close

楚天金報訊 圖為:兒科老教授SD記憶卡被家長團團圍住
  圖為:急診室門前排隊等襯衫待叫號的家長
  □文圖/本報記者肖清清 通訊員蔡敏 台北港式飲茶張紅宇
  從去年12月起,位於漢口解放大道的同濟醫院大門的一側,“同濟兒童醫院門診部”悄悄豎起的招牌,顯得非常醒目。“同濟啥時候開了一個兒童醫院?是他們的分院嗎?”很多路人提出這樣的疑問。在其他綜合性醫院的兒科都相繼萎縮甚至餐飲連鎖總部設備取消的發展尷尬之下,同濟醫院兒科卻“逆勢上揚”,掛牌成立兒童醫院,這一奇特現象的背後,呈現出兒科醫療市場的發展規律: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連日來,楚天金報記者搜羅2013年多家醫院兒科門診量數據發現,江城醫療界兒科發展的兩極化非常明顯。一邊是,武漢市兒童醫院、省婦幼保健院、同濟醫院三家醫院的兒科門診人次占據全武漢市患兒景觀設計就診量的七成左右。另一邊是,其它綜合醫院陷入兒科發展萎縮、兒科醫生緊缺、人才難招的困境。
  業內人士擔憂,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孩子看病可能越來越難。在今年的省兩會上,也有多名政協委員不約而同地聚焦兒童就醫難現狀,呼籲儘快制定我省兒科發展規劃。
  現狀
  兒科患者排隊排到馬路上
  經常帶孩子看病的家長都知道,不管是在武漢市兒童醫院,還是去同濟醫院,排隊兩三個小時是常有的事情。近幾年來,江城許多家長只要孩子生病,就愛往武漢市兒童醫院、省婦幼保健院、同濟醫院跑,導致這3家醫院兒科異常擁擠。“帶孩子在同濟醫院看病,排隊都排到體育館的天橋上了!”本月19日上午10時,在同濟兒童醫院門診部,正在排隊的家長陳先生在微博發的照片,引來眾多網友驚嘆不已。
  家住漢口後湖的萬先生告訴記者,前不久晚上十點多孩子發高燒,去附近的醫院看急診,打個車跑到武漢市兒童醫院,一看前面有一百多名孩子在排隊,只得又出來打車換到同濟醫院看急診,結果還是排到近100號。
  兒科醫生廁所都沒時間上
  一面是家長的焦慮,一面是兒科醫生忙得像陀螺一樣,連喝水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同濟醫院兒科主任羅小平介紹說,在兒科門診上班的醫生從來就沒有準時下班的時候,推遲兩三個小時才能看完門診是“家常便飯”。值夜班的醫生更辛苦,整整一通宵都要不間斷地接診患兒,因為晚上都是來看急診的,醫生分秒必爭,連去廁所都顧不上。一個專家門診半天,最多的時候要看一百多個孩子。
  據瞭解,武漢市兒童醫院在最高峰兒科門診量一天達到5000人次以上,2013年兒科門診量高達161萬餘人次;同濟醫院兒科2013年接診患兒47萬人次;省婦幼保健院2013年接診患兒36萬人次。而來自武漢市衛計委的統計數據,全年武漢兒科門診總人次約為360萬,上述三家醫院的門診量就占據全市的68%左右。
  兒科床位僅占全市總數4%
  金報記者統計發現,同濟醫院兒科僅有60名醫生,武漢市兒童醫院的醫生也只有 529人,加起來僅有不到600名醫生,每年卻要為200萬人次患兒看病。
  除了武漢市兒童醫院、省婦幼、同濟、協和、省人民醫院等幾家大醫院的兒科病人扎堆以外,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省新華醫院、武漢市第六醫院等綜合性醫院,兒科規模卻只有少數幾名醫生,也沒有兒科病房,遇到需住院的患兒,只能請家長移步他院。
  同濟醫院兒科主任羅小平介紹,十多年來,綜合性醫院兒科萎縮是不爭的事實,部分醫院被迫取消兒科門診,兒科醫生轉行,兒科醫生大幅減少,加劇了兒童看病難。在很多綜合醫院,兒科產生的效益是最低的,投入卻不小。“掙錢不多、壓力不小、人留不住、投訴不少,這就是眼下兒科的現狀。”
  武漢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市兒科擁有病床總數僅2468張,占全市總床位數的3.97%。武漢市的醫療機構設置兒科共有133家,兒科執業醫師數量卻僅有1019人。
  武漢市兒童醫院的院長邵劍波說,按照兒童的疾病規律,一名住院兒童需要配置1名醫生,2名護士,兒童醫院目前開放940張床位的設置,醫生至少需要達1000名才能維持正常運轉,但眼下只有529名,至少還缺一半的醫生。
  困境
  兒科招聘院長坐一整天冷板凳
  “這麼多孩子等著要看病,怎麼不多派一些醫生?”面對很多家長的質疑,邵劍波也感到非常無奈。
  去年,武漢市兒童醫院招聘80名醫生,在同濟醫學院坐了一整天,竟然沒有收到一份簡歷,最終也只有20多人參加面試。“願意當兒科醫生的人越來越少,這不能不說是行業的悲哀。”邵劍波對兒科醫生的未來表示出極大擔憂。
  邵劍波介紹,由於待遇偏低,即使兒科嚴重缺編,也難以吸引到人才。以兒童醫院為例,招聘到的碩士、博士沒有編製,只能是人事代理或合同制,剛參加工作的醫生每個月僅有3000元左右,但工作量卻是其他科室的幾倍。兒童疾病病情變化快,孩子又不會表達,風險是成人的數倍,兒科醫生的壓力更大。由於兒童註射順應性差,再加上血管較細,扎針不容易扎上,兒科護士基本都有被“打罵”的經歷。
  兒科專業15年前已淡出醫學院
  從1998年起,教育部對兒科專業設置進行調整,國內醫學院陸續撤銷兒科學專業,原同濟醫科大學兒科系停止招生,這對兒科醫師培養造成很大影響。工作量大、風險高、收入低,也制約了醫學生選擇兒科專業、綜合醫院開設兒科專科的積極性。
  羅小平介紹說,同濟醫院只有60名醫生,目前正在儲備醫學生作為兒科的後備力量,但兒科招聘情況確實不如其他科室。從全國來看,我國目前至少還缺20萬-30萬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缺口大確實是造成兒童看病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呼聲
  增加兒科床位
  減免兒科學生學費
  武漢市衛計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彭厚鵬表示,解決兒童看病難問題,必須首先解決好兒科醫生數量不足問題。他認為,國家應鼓勵部分高校大力培養兒科醫學專業人才,對立志成為兒科醫生的大學生、研究生給予學費減免等激勵政策。
  由於政府投入不足,許多綜合性醫院迫於無奈,不斷壓縮甚至取消了兒科床位,造成患兒住院十分困難;但是,要使綜合性醫院恢復或增加兒科床位難度也很大。比較可行的是在條件較好的婦幼保健院增加兒科床位,有助於兒童保健與臨床的結合。
  我省今年對60家婦幼保健院加掛了兒童醫院牌子,發展兒科;省婦幼保健院光谷分院已開工奠基,占地230畝,床位2000張;武漢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計劃投資10個多億,擴大業務面積13萬平米,增加床位近1000張。
  兼顧兩種利益
  提高兒科醫生待遇
  同濟醫院副院長廖家智表示,眼下醫院都要“自謀生路”,創收少、風險大的兒科必然成為“雞肋”。如果不是三級醫院評審中要求,三級綜合醫院必須設置兒科,相信會有更多醫院放棄兒科。
  廖家智認為,綜合醫院的兒科發展需要大量投入和政策扶持。以同濟醫院兒科發展的經驗來看,醫院必須對兒科的發展有足夠的政策傾斜,不用經濟指標來考核兒科,而是用醫療服務、病人滿意度、投訴率、糾紛率等指標,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來考核,才能確保兒科的醫生收入不至於與其他科室相去甚遠。不能因為創收少就捨棄兒科,有學科支持,還要提高兒科醫生待遇,才能讓綜合醫院的兒科進入良性循環。
  彭厚鵬也認為,在同一所綜合性醫院,兒科醫生的收入較低是很現實的問題。醫院進行科室成本核算時,也要兼顧社會效益。不能簡單地以醫療服務收入多少決定醫務人員勞動報酬多少,這樣不科學、不合理、不公平。
  發展社區兒科
  兒童小病就近診療
  現在兒童就醫難的問題,其根本原因不僅因為兒科醫生少,而且缺少合理的就診看病模式。廖家智說,兒童病多是常見病、多發病,基層醫院應承擔最重要的醫療服務內容。現在政府發展社區醫療的方向是對的,應大力發展社區兒科,鼓勵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協作,建立兒童疾病防治聯合體,分流患兒就醫。當然,緩解兒童看病難,家長也應轉變就醫習慣和觀念,兒童常見病、多發病就近治療。
  (原標題:圖文:武漢小伢看病“偏愛”三大醫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77tsdyj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